English

一代宗师王献唐

1999-07-15 来源:光明日报 孟天运 我有话说

《光明日报》6月24日第5版有周兴陆先生文《吴敬梓失传著作〈诗说〉在上海发现》,其中数次提到王献唐。原文说,“封面‘文木山房诗说’字下有‘旧抄本戊子四月收十七、十八有缺’字样,并有篆体印章‘献唐’。卷端书名下题‘全椒吴敬梓敏轩纂’,并有‘王献唐’印和馆藏印。卷末有‘献唐劫后所得’印。王献唐,生平不详。”

周文中未详的王献唐,应是现代大学问家、曾任过前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的王献唐先生。王献唐(1896—1960),山东日照韩家村人,幼喜读书,11岁时入青岛礼贤书院文科,后入青岛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校(即黑兰大学)学习土木工程。1928年,因遭诬陷弃政从文,翌年8月应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之邀到济南就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。抗日战争期间,运送大量古籍入川。抗战胜利后复回山东。主持图书馆工作。1960年病逝于济南,前些年移葬青岛,现墓在青岛浮山之阳,青岛大学院后,康有为先生墓之东侧。其后人多在青岛。

王献唐先生博学多才,著述达50余部,内容主要涵盖三大面,即史学(包括考古、史科、考据)、文献学(目录、版本、校雠)、语言文字学(音韵、文字、训诂),各学科紧密相联,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。此外,还对诗词、书画、金石、篆刻研究甚深,几乎是无学不涉,涉无不精。他与当时的实证主义史学大师傅斯年、董作宾、顾颉刚、陈直等交往频繁,与之交往密切的著名学者多达30多人。

王献唐先生的贡献不仅在学术上是一代宗师,更在他一生花巨大精力收藏、保护、整理、研究古籍文物,为挽救和保护我国文化遗产居功至伟。经他多年的惨淡经营,山东图书馆藏品大富,蜚声海内,遂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图书文物重镇,为现在的山东省图书馆和山东省博物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在保护和挽救祖国珍贵文化遗产方面,王献唐先生也是一位侠肝义胆的爱国志士。众所周知,山东聊城海源阁是我国近代北方最有名、藏书最多、珍藏宋元珍善本最多的私家藏书楼。帝国主义分子垂涎已久。1929年,流寇王金发、王冠军先后侵劫聊城,又加海源阁后人保管不善,其宋元秘笈文物时有流散,为免其被帝国主义分子买走,王献唐为之昼夜忧思,奔走呼号,呼吁由政府出面买下来,他自己则百计购求,虽典贷告质也在所不惜。“黄尧圃手校《穆天子传》、顾千里手校《说文系传》,均海源阁故物,近日散出,余倾囊得之”。其他如唐人写本《冠子》、宋版《韦苏州集》、元版《韩昌黎集》等,都得以如此保存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